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4 }% k3 ~+ g* W) V3 ~( e
作者:小车* v- u% F( ]; x K- d, ?, I& F
$ W, A' C8 ^3 B3 E/ I' k) _- C }& R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了最新的癌症数据。其中乳腺癌新增人数达到226万人,首次超过肺癌数量(221万),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第一大癌症”。
; c' E8 {- x' h6 _7 v/ I' m
7 G/ T; v( N, ? y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包揽了其中的19%——这意味着地球上每5个人得乳腺癌就有一位生活在中国。自90年代以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以二倍全球速度的增长。 T9 i6 x1 x+ J# I0 [. y
: J' s3 C$ M& ?2 v
而在老龄化、二三孩政策的社会背景下,「孕期乳腺癌」成为乳腺癌诊治的新热点。5 k ]& }0 l" R( }- J) _' @
. t3 J$ ^7 Q _- } y6 a
孕期会得乳腺癌吗? 4 f) ]: s3 Q* R8 w- C
孕期也会得乳腺癌吗?答案是肯定的。
: N/ J3 s& g0 u! f. q+ P
3 a/ U# H1 j. l/ P, Z妊娠期乳腺癌是指妊娠期间或者产后一年内确诊的原发性乳腺癌。* z, c& x3 i9 o* U* U4 C' X, W
/ J, G: y$ T' e" ^& z0 |6 I0 `, c
根据美国统计数据,每3000位孕妇中就有一位患有乳腺癌。在30岁以下患者中,妊娠期乳腺癌占到10%~20%。; {* x( o6 {) Y5 e ~* g+ v( T
d9 E: X7 W# U, G
妊娠期乳腺癌本属于低概率事件,但它的发病率逐渐提高。
, A% y$ y) v4 S! j& j
. ~# g/ ^* z+ l" W# T J一方面,乳腺癌总体发病率的提升拉动了妊娠期乳腺癌的发生概率。
0 P. [9 S! A( [' E1 M% z R% u @6 o& {3 Z
另一方面,延迟生育、老龄化等现象,使得孕妇年龄也在推迟。年龄变大是乳腺癌风险提升的最重要因素。即使同年出生,月份较大的女性乳腺癌发生概率也会明显偏高。/ ~' R+ q: Q; ?+ c
: n3 R0 x8 `: F. Y4 D- O
妊娠期乳腺癌的两大难点 * l4 K& w) r% |$ y1 Z# u
隐秘性——难筛查
& ?8 A7 ~ ?3 }# P, `, k6 A
% q& m8 |% g# p3 q6 T6 ?6 u乳腺癌前期反应本来就不大,而孕妇得了乳腺癌更是“难上加难”。9 E+ c [% \; N- a8 R/ d
% x5 w; ?- H5 O. M( x+ [
首先孕妇的乳房更饱满,即使出现肿块也很难摸到。其次腺体增厚,乳房内部变得更致密,那么乳腺钼靶也不一定能检查出来。
j! t, Z2 |& g8 Y) }' B
& ]6 [$ |" q5 a% z1 I- x3 u而孕妇体检时会避开X光等辐射项目,也就错过了检查出乳腺癌的机会。4 F4 a: [' T+ w# H! [7 F
* H$ U' g1 E% B, ]; L因此孕妇往往是在中晚期才发现自己得了乳腺癌——这也是妊娠期乳腺癌预后效果较差的根本原因。
4 ^1 s. w# K+ t5 M2 d) }: ?/ R/ q1 W/ |* G t* T
棘手性——难治疗
7 T" ^& C/ F' I1 O0 s
0 r) n" t. M `* v9 v. M' D ^+ Z* \" ^身为母体的患者,除了自身生存,还需要分拨身体的大半能量给胎儿。而胎儿又极易受到药物、辐射的影响,稍有不慎便无法安全出生。因此妊娠期乳腺癌的治疗,是对两个生命的双重考验。
* u) Q3 l* {( p1 d2 S5 S* ]+ q1 s7 k: ~) E
常见的靶向药物如“曲妥珠单抗”,会引起羊水过少,导致胎儿肺发育不完全、骨骼异常甚至死亡。“他莫昔芬”等内分泌药物也是孕妇禁用的,因为性激素的变化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引起流产。
* p" R* P2 G- @9 H
2 E+ ?! i* k$ X; e7 Z: U考虑到患者情况的特殊,很多常用的治疗手段都要放弃。! w8 E% m% c. j+ [% `2 k) Y
2 }: @4 ]5 r8 _# M) S+ F妊娠期乳腺癌的治疗方案 * z. c ]' {1 X# ?* z9 j1 H/ a
妊娠期乳腺癌的治疗计划根据孕期、癌症分期有所差异,一般秉承“手术>化疗>放疗”的治疗原则。% L8 z2 [0 }" O$ |& u3 v, z k
" G5 t( N" G7 h. Y+ ^手术
5 M5 f8 ^% |, a. m0 R4 J
. [ v# K# T. J* T/ T在中国,妊娠期乳腺癌患者一般采取乳房切除手术,尽量避免放化疗。
+ R6 {8 m+ u3 p; O" {/ c. P
0 d# h- U( _! |绝大部分研究证明,妊娠的任何时间(即使胎儿未满3个月)都可以使用手术、麻醉治疗,并不会增加胎儿畸形危险。但保险起见,多数医生都会建议患者妊娠12周后手术。8 U9 `" j( X8 h" G( i, F
& P V# r) l- D如果到了癌症晚期,单纯的手术已无法遏制肿瘤的扩散,还是要加上化疗或放疗。在保胎的前提下,药物剂量、时间都需要严格控制。. J0 z5 U( r9 r# u3 ~
# M A! |% @0 H+ D化疗# U8 `6 f d, N0 {. `
# M& o* E1 A1 ^# L
化疗药物会损伤正常的组织细胞,透过胎盘影响胎儿的发育。大多数化疗药物都被FDA(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全球药物审查最严格的机构之一)列为D类妊娠药物。: @1 V; H, |5 q8 P
/ s R8 y1 I+ n% ?5 W6 Q0 J9 X
注:D类药物指有明确证据证明对人类胎儿有危害性,但尽管如此,孕妇用药后绝对有益。例如用该药物挽救孕妇的生命、治疗其他安全药物无效的严重疾病。
" g4 w' {9 O/ T+ l. P+ _3 p8 s& t) [- E r9 G2 R+ m, b5 |
但是随着化疗药物安全指数的提升,患者可以在妊娠中后期(14周及以后)进行辅助性化疗,采用蒽环类药物。
/ M/ k; @0 n+ B" O" S% q3 [! Z; ^. y" R# C3 r+ z; I
根据相关数据,妊娠前期化疗,胎儿畸形率最高可达19%。而在中后期化疗,胎儿畸形率降低至1.3%。2001年Aviles的一项研究对84名儿童进行了追访。这群儿童的母亲均在妊娠中后期接受化疗,但是在妊娠结束后的18年里,孩子并未发生癌症、畸形或其他慢性病。
# ?( n: N! v" e! |; i' r0 Q* q9 a
% E. N) U+ R# N" `% r放疗(尽量避免)
0 l T' j: A. I/ ~1 P: _2 S" }4 b1 N! C: K H. x
放疗的放射线会通过母体组织以内散射的形式到达胎儿体内,很可能导致胚胎畸形、早产以至死亡,因此整个妊娠期都不推荐放疗。; V8 N! B6 k7 w$ i; h$ y7 a
* F( v$ E- j+ e( |- m该不该终止妊娠?
# l% b0 ~& G4 ]0 u大人得不到最好的治疗,孩子也很可能受伤,该不该终止妊娠?这不仅是个医学问题,更是个伦理问题,但归根结底取决于母亲的个人选择。
8 m! r' ^) Y; Y2 w: K/ d& ]% c& W3 n6 o8 o. f
一方面,母亲可能为了孩子耽误治疗进程,治疗本身也会增加胎儿的生命危险;8 Q+ k2 _ ]6 \9 e& t
8 e/ t2 o5 z- h) N* m
另一方面选择妊娠就是选择生命,多数母亲不会轻易放弃这份责任。而且并没有证据显示终止妊娠就能改善预后效果。/ a9 l7 `1 Y ~: G
; H. w3 J" B+ o只有特殊情况下医生才建议这么做——孕早期或肿瘤情况相当恶劣。此时等妊娠中后期或妊娠后再治疗,很可能来不及了。$ i" v, }/ m1 S; ?' I
7 F2 \ a |- h$ ~1 o妊娠期乳腺癌预后效果普遍差,主要原因在于查出来时已是晚期。但它毕竟是小概率事件,准妈妈们不必过于担忧。
5 s3 O" i0 M( V) Y5 D7 t
! d" y* a, M4 G$ n孕妇在日常体检时可以增加较安全的乳腺超声项目,早排查早治疗,让两个生命同时获益。) \( Z, A; {1 J- M6 `
! z& V: h6 s. s9 P参考文献
" ?. f( d4 T7 d. o& T[1] Cardonick E, Dougherty R, Grana G, et al. Breast cancer during pregnancy: maternal and fetal outcomes[J]. Cancer J, 2010, 16(1): 76-82.) A% s( v0 J5 S: y
, n4 X' r. o. ~2 J) X3 h7 Y
[2] Duncan PG, Pope WD, Cohen MM, et al. Fetal risk of anesthesia and surgery during pregnancy[J]. Anesthesiology, 1986, 64(6): 790-794.
- r% O- c- p% G2 Z- K. D. i8 Z# L4 V5 P, G |9 m. W" D
[3] Kal HB, Struikmans H. Breast carcinoma during pregnancy. International recommendations from an expert meeting[J]. Cancer, 2006, 107(4): 882-883.8 N/ i6 S$ M6 i- a3 n+ L
& K- c" }" J' w6 G: ?[4] Doll DC, Ringenberg QS, Yarbro JW. Antineoplastic agents and pregnancy[J]. Semin Oncol, 1989, 16(5): 337-346.
2 h$ b- M: t' |4 x9 D6 }- \9 v: ^" Y% D/ t# g# z' n, F
[5] Aviles A, Neri N.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and pregnancy: a final report of 84 children who received cmotherapy in utero[J]. Clin Lymphoma, 2001, 2(3): 173-177
9 M2 j$ l" R7 R" E* ?. h! w% j! p9 _1 G+ I5 }0 m* @' Q8 Z
[5]王一澎,陈国际.妊娠与乳腺癌的相关研究进展[J].癌症进展,2014,12(05):416-423+433. v+ ]! M8 A( H$ C: L
" ?5 \- X& P+ ^0 X/ M5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