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6 N0 }" r% o0 {! W2 R作者:盛龟龟 7 F( N% h/ x" U6 u
“乳腺彩超提示4a类结节,考虑是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或者导管内乳头状肿瘤?天呐!我是不是得乳腺癌了?医生!”这是乳腺外科时常会听到的患者提问,很多患者拿着自己的乳腺彩超报告结果焦虑不已。
& ~& P# i w) q c那么这个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究竟是什么?它是恶性肿瘤吗?严重吗?会危及生命吗?又该怎么治疗呢?在此,让我们一同来了解一下吧。
$ B2 _) h5 B! y1 |3 A
# E( h% ?, m4 d# n+ U% T什么是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 ?9 }" i# x( {
首先,我们要明白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DP)属乳头状肿瘤,乳腺乳头状病变是从良性导管内乳头状瘤到浸润性乳头状癌的一系列病变。那么,这么一听,你是不是也明白了,最差的情况是浸润性乳头状癌,导管内乳腺状瘤似乎还没有那么吓人。事实也确实如此,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指发生在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并不是癌症,但是它提示着高危病变,可能进展为非典型导管增生和导管原位癌。
+ t( u! l5 `# _7 t) P& M5 |+ A6 G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根据其组织学特征可以大体分为中央型(单发)和外周型(多发)两种。其中,中央型乳头状瘤又称大导管内乳头状瘤,多发于乳管壶腹(指乳管接近乳头膨大成囊状的部位)以下约1.5cm的1、2级乳管,位于乳腺中央区乳晕下方,一般认为其不增加乳腺癌的风险。而外周型乳头状瘤则是指终末导管-小叶系统发生的多发性导管内乳头状瘤,位于乳腺的周围象限,一般认为是癌前期病变,癌变率约为5%-12%。该病好发于产后妇女,40-50岁女性占比较多,中央型较为常见,外周型占比约为10%左右。
+ A0 d+ o l" |/ R7 |( h2 ~, L" H6 y+ {7 R* x k3 i# [
得了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会有什么症状?
: s5 P$ j6 M6 Q# D2 U) U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最主要的临床体征就是乳头溢液,表现为乳头溢出血性或浆液性液体,血性溢液占比较多,很多患者是在无意中发现衣物上沾染血迹才前往医院就诊的,可能是持续性溢液,也可能是间断性溢液,而发生溢液的主要原因是肿瘤组织比较脆弱且血流丰富,轻微的挤压都可能引起出血或分泌物。特别提示,如果男性出现乳头溢液,要高度警惕其恶变可能。
! {/ i7 ^- J" |6 F- A1 a x其次,会有少部分患者出现疼痛症状,表现为局部疼痛及压痛,可能是由于乳房导管扩张、导管内脂样物质溢出及炎症所导致。
1 F) _, j: e' M( d5 R1 R l由于该病的大多数瘤体体积较小,在临床查体中并不能触诊到肿块。但部分中央型导管内乳腺状瘤由于导管阻塞扩张,可以在乳晕附近摸到结节状或条索状质地较软的肿块,挤压肿瘤所在区域,可在乳头相应乳管开口处发现溢液。外周型导管乳头状瘤发病部位较分散,肿块较为隐匿,当肿瘤聚集多发时,可在乳腺外周象限触及肿物。因此,如果发现乳头溢液、自体检查发现乳腺有肿块者,应立即前往就医,科室选择可以为乳腺外科、普外科。
7 X+ [' z/ ^3 h+ C- w' c$ i+ s! n2 V' G/ ` j7 G
都会溢液,怎么判断自己 是导管内乳头状瘤?
1 {% q/ ~( b' m: {, W由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主要表征是溢液,和一众乳腺疾病相类似,在疾病鉴别过程中,应注意与乳腺结构不良症的囊性增生期、导管扩张症、大导管或壶腹部炎症、乳头状癌、paget病(佩吉特病,又名湿疹样癌,一种特殊类型的癌性病变)等相鉴别。其中最应注意的是区分该病与乳头状癌的不同,乳头状癌是一种原位癌,且有进一步发展为浸润癌的可能。在临床症状上,导管内乳头状癌与导管内乳头状瘤很难区分,导管内乳头状癌以血性溢液为主,肿块质地较硬、表面不平整且活动性差。但两者的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差别也不是非常大,因此需要使用组织病理学进行确诊,而对于可触及肿块的患者,可以采用空心针穿刺取病理,与导管内乳头状癌进行区分。乳头溢液者则可通过乳管镜取病理、乳腺导管造影或溢液细胞学检查来进行确诊。 ; Y' U- n C9 C5 s, c& O1 B8 V
5 b1 J# o+ O8 @9 y: t y B该如何进行治疗?放着不管可以吗? $ T- u3 b6 {- n: z3 F
虽然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良性疾病,但一经临床诊断发现,应进行手术治疗并切除,尤其是针对外周型伴血性溢液的患者。可以通过开放手术或者乳管镜手术进行切除,而病变范围广且病理提示伴重度非典型性增生的患者,建议其考虑全乳切除术。该病术后很少复发,尤其是中央型导管内乳头状瘤,而外周型导管内乳头状瘤与伴重度非典型性变的患者而言,继发乳腺癌的风险仍相对较高,应当继续积极关注,定期复查。 4 Z3 S4 |/ r, p; S" d9 t
参考文献 [1]王永胜等.乳腺病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梁建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14,6(3):318-321. [3]UpToDate临床顾问,良性乳腺疾病概述.作者:Michael S Sabel. 8 L- u0 J* G6 d3 t;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