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1 l2 g2 W9 _9 e3 x u! J0 \8 L9 ^+ f1 M" l
' k& b/ b" l# t, q) u1 a
说到控制体重、减肥,很多朋友第一反应就是节食、不吃主食不吃肉等等。但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也是抗癌中重要的一环,没有足够的营养摄入怎么能保证免疫功能在线,又怎么抗过治疗的不良反应呢?
# \2 m( O" m, q( V4 |* Y
乳腺癌患者减重当然不能选择任何以健康为代价的方式,而是要在保障营养的基础上,选择自身能力范围内的科学减重方法,让BMI保持在正常范围(18.5~23.9kg/m2)。
6 S8 _5 S5 }+ I1、饮食
( f5 M2 K7 Y6 Q8 x5 k据《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专家共识》推荐,肿瘤患者需要按照每人每公斤体重25~30Kcal的标准摄取能量,即使是已经肥胖的患者,也不应降低每日能量的摄取,以免对肿瘤治疗造成不利影响。
" D8 _# X! n. p+ {不过,我们可以通过改变饮食习惯,来调节体重。
! _# @8 j% ]1 r! a5 E
首先,按照自己的体重通过计算通过食物摄入的总热量,重新制定一日三餐或多餐的饮食计划。
* P) r) |8 {2 f% a; ?
调整膳食结构,增加优质蛋白质、膳食纤维的摄入,减少高糖高盐、饱和脂肪以及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蔬菜水果、全谷物、禽肉和鱼的为主,少吃或不吃精制谷物、红肉和加工肉、甜点、高脂奶类制品和油炸薯类。
# U* _# e: {, u3 q$ D6 w' }/ B5 s
& ?" o- u" g7 z+ ?. Q# {5 F% N L$ E2 n2 S$ C
3 \. s; d/ V0 H* u; _: h
脂肪
! `% M7 l5 ^0 R4 ] \脂肪摄入过多和过少,都不利于乳腺癌的预后。我们应该尽量摄入优质油脂,保证机体正常功能。日常膳食中,我们可以用白肉(鸡鸭鱼肉)取代红肉(牛羊肉),用植物油脂(橄榄油)取代动物油脂(黄油、猪油),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还有利于降低血脂,保护心血管健康。3 E) d% W$ V0 W: ?# W, c2 N
6 E( _, P9 b7 a- |. k& q' ^: R蛋白质
. O- {. F8 b; g在对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康复中,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都是必不可少的,充足的蛋白质对肌肉的合成、免疫功能的保障、阻止肿瘤侵袭都有重要意义。除了禽肉、鸡蛋、蔬菜水果外,适当地补充奶制品、坚果和豆类也有益处。
0 _* } W, F4 m2 e- p
7 V/ r+ |6 u" ]- {2 ^
碳水化合物
$ O9 m1 @5 P, Y+ m; r7 M: m精制碳水化合物中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的含量远低于粗粮全谷物,含糖饮料、甜食更是高热量低营养。因此,我们应当尽量不摄入加工精制糖(配料表上白砂糖、果葡糖浆含量靠前的食物),同时用粗粮取代部分主食,比如用煮玉米、蒸白薯取代白米饭、白馒头,用全麦面包取代白粥等。
# V* V: @6 U7 A5 ~" Y+ i' r- F
. ]' I1 s. p3 |
蔬菜水果
0 s* x6 `' ^4 _2 M4 e9 l1 E
蔬菜水果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且是低能量密度食物,可以帮助保持健康的体重。有条件的患者每天应摄入至少650g蔬菜水果。如果患者摄入有困难,可以适当饮用一些
果蔬汁,并尽量保留其中的膳食纤维。但要注意含糖量,有些吃起来不甜的水果其实也是“高糖选手”,点击
《7个关于水果的真相,癌细胞都怕你这么吃!》。
- M/ m$ p. Q% [( D9 Z4 E2 H! e" F4 | F1 [
% {* ]6 g, V Q2 {9 y$ z
9 L% Z6 @6 g, w
豆制品
9 G t. r" a1 x+ h# I$ J ~+ m. }
大豆、豆腐、豆浆等豆制品对乳腺癌患者的好处,我们之前的文章
(豆浆和咖啡会引发乳腺癌?乳腺癌患者到底能不能喝?)已经有过介绍,大豆异黄酮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降低人体血液雌激素水平,又能弥补雌激素不足。一项中美联合研究显示大豆的摄入能降低 25%的乳腺癌复发风险,乳腺癌患者不妨多吃一些豆制品。
2 |; A4 ] K* @/ n8 ]
. ?' \+ y: H0 T, J+ B
2、运动
; [. p, Z5 R# ~
咱们病友群运动项目选择最多的就是散步、慢跑、八段锦、太极等,运动量不会很强,又能锻炼呼吸功能和身体多处关节,属于不错的养生运动。等到夏季时选择游泳也适合一些康复期恢复得不错的病友,因为游泳不伤关节,又锻炼呼吸,但是冬泳还是不太推荐,主要是冬泳对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
0 B' d7 w( m1 b2 _- `& j不建议剧烈跑步、频繁爬楼梯或者是术后还没恢复好就剧烈运动。
; x( f! { O2 X& p+ f3 \; u' y
18~64 岁的成年乳腺癌患者,每周应坚持至少 150min 的中等强度运动(大致每周 5 次,每次 30min)或 75min 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力量性训练(大肌群抗阻运动)每周至少 2 次。
% L# V2 j: c. c% U( J3 |2 ?年龄>65 岁的老年乳腺癌患者也要做力所能及的运动,如果合并使行动受限的慢性疾病,可以利用阻抗运动(如弹力带或皮绳等器械)进行肌肉和力量锻炼,必须时可寻求医生的指导,调整运动时间与运动强度。
4 N+ }; `" }! \0 e }
小爱提醒
: R6 t0 q2 i% f( d' A$ y5 O
这里给大家推荐,由病友硬汉录制的居家运动跟练视频,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目前的身体状况进行锻炼学习!
, ?; s, X6 j7 j5 H( \+ F详细视频内容请点击下方链接观看。
1 G: A1 l0 e8 ~# Z, D
1、深蹲训练跟练视频
3 i2 z. L# w: v# ^2 ^2、胯下击掌训练跟练视频
& l6 P! h1 \. n3、开合跳训练跟练视频
$ k1 i& N# {9 I4、背部训练跟练视频
: }3 w( U0 d. T g- [5、二头肌三头肌训练跟练视频
7 j( l! t6 J M( Y6、肩部训练跟练视频
+ y! w$ A; d/ }/ |) h O7、小腿训练跟练视频
& Y& C/ M. B3 V- M# a2 e, W8、侧臀肌训练跟练视频
5 {5 F$ a! x R2 R0 G) D( C2 D5 i! B+ H8 _! s2 @
" T ?2 }% X3 ]& C" \
3、治疗
' M2 n6 _( _9 j" F8 X: c) ~8 w* C* h
BMI≥27 kg/m2且有至少一项体重相关合并症(如糖尿病、高血压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或者BMI≥30 kg/m2,可以考虑药物治疗;部分肥胖患者也可考虑通过外科手术治疗来纠正肥胖状态,不过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积极治疗肥胖的收益尚不明确,一般情况下还是建议大家通过生活习惯来调整体重。
. A) K$ B( Z5 C$ Q9 c7 i4、其他行为方式
' Y. t! h8 E9 h$ l6 r1 P5 }+ A与我们印象中的“心宽体胖”相反,现代人更常面对的是“压力肥”“熬夜肥”。肿瘤患者普遍承受了更重的精神负担以及睡眠障碍,而精神压力、睡眠不足都会影响激素分泌,如皮质醇增加促进脂肪的累积,从而更容易增加体重。
1 r( Q0 S9 T3 P$ [
调节精神、缓解压力也是减重管理的一部分,我们可以与运动结合,在慢跑、游泳等运动中一举两得,既舒缓了心情,也锻炼了身体;也可以培养兴趣爱好,如插花、陶艺、写作等,在沉浸式的体验中忘记烦恼,平心静气。
1 {) A- c; n, m- h/ u+ ` e8 n
“生病”通常与“消瘦”挂钩,但为什么有些乳腺癌患者在确诊之后,体重不降反升?据我国数据统计,60%以上的乳腺癌患者诊断1年半后的体重,高于诊断前。
4 K: h" I+ i6 C: D. ^: G, Y
治疗影响
; M2 O8 N" u& \- }% v* a0 N+ @
乳腺癌治疗特别是内分泌治疗,特有的一种不良反应就是肥胖。化疗可能会越治越瘦,但内分泌治疗有可能造成代谢紊乱,反而让患者长胖。然而这种增重并不健康,是脂肪的堆积而非肌肉增加,会造成机体额外负担。
3 Y( E: Y& r. j4 U% Q
淋巴水肿
$ p* ~' h X i" w4 `
% ^# u7 [2 y' L* t# C/ z4 s生活习惯改变
1 ^* p% j( E9 u5 K5 M! q
有些乳腺癌患者在诊断后自暴自弃,放弃了体重管理,开始“想吃什么吃什么”;或者过于谨慎小心,不敢进行日常的劳动与活动,在饮食上也过度进补……这些生活习惯的改变可能造成了体重增加。
: w8 G) s. E3 z9 {4 p* K
小爱提醒
, A* a% W0 W: B# F
减重不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我们长久的健康与幸福。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轻松拥有健康体重!
: w; v2 Q# U0 ?" X" V
更多好文
" u3 d2 S# k8 _4 |- \7个关于水果的真相,癌细胞都怕你这么吃!
: V4 Z. V8 P$ T8 ~) Z7 I
戒了7类食物的肿瘤患者,活得更长了!
. C$ J# W1 W5 N2 c0 E不想“催化”癌细胞,5类食物可以适当多吃!
+ d r; Y) `% S& z" P9 h
免费咨询
' A* s) O+ N7 r* a! a微信添加小助理,您可以获得:①免费咨询肿瘤相关问题;②有奖征稿③临床试验④下载APP加入病友群。
) F( G) F+ y+ o0 u$ K( [4 O1 F7 e* o9 u, w
* z8 P: {2 u5 \! l
0 ]5 n6 b$ V K$ V( l# W' m5 K; e( _
文章声明:本文中所涉及的信息旨在传递医药前沿信息和研究进展,不涉及诊疗方案推荐,临床上请遵从医生或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意见与指导。
0 O7 U- w% i# e+ Z
% Z( t8 d% y, X6 `'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