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N) T P8 y' f: ~7 L# J9 x, l2 ?3.1. CML与费城染色体
/ v( i2 T7 X, z. t4 C% {慢性骨髓样白血病(CML)大约占所有类型白血病的20%,骨髓移植及α-干扰素是常规的治疗方案。90%以上的CML、5%的儿童ALL、20%的成人ALL及2%的AML患者的白血病细胞中均可检测到费城染色体(Ph+),即9号染色体长臂上的原癌基因c-abl易位至22号染色体长臂的断裂点集中区bcr时t(9:22)(q34:q11),形成bcr-abl融合基因,编码p210、p190、p230三种蛋白,增强酪氨酸激酶活性而导致粒细胞的转化和增殖,在白血病尤其是CML的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
) [+ N$ r3 }- P' A u! S8 I
; ]/ @1 ~+ ]- m/ `; j3.2. Glivec(Gleevec,imatinib mesylate,STI-571)' {, k& Q( H9 F' A1 x
Glivec是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并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由人工合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选择性抑制bcr-abl、c-kit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DGFR)等酪氨酸激酶或底物蛋白的酪氨酸磷酸化而使其灭活;其中c-kit激酶是干细胞因子(SCF)受体,在70%的小细胞肺癌和胃肠道基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患者体内表达,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及其酪氨酸激酶受体可在包括乳腺癌[62]、胰腺癌[63]等多种实体瘤中表达,且已有文献报道Glivec对这些肿瘤均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此外,Glivec还可选择性抑制bcr-abl阳性细胞生长并诱导bcr-abl阳性细胞凋亡和分化;与干扰素联合用药具协同效应,与柔红霉素、阿糖胞苷、长春新碱、高三尖杉脂碱、依托泊甙及多柔比星则出现累加作用,但与米托蒽醌联用时则产生拮抗效应。4 z! M* U7 x" U+ t1 U
由于Glivec的I/II期临床试验结果已经充分显示了该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故FDA破例在III期临床试验进行的同时于2001年5月批准其用于CML加速期、急变期和慢性期干扰素耐药的患者,推荐剂量为:CML慢性期:400mg/d,加速期或急变期:600mg/d,病情发展时可分别增加至600mg/d及800mg/d,2002年2月FDA又批准了该药的第二个适应症——不能手术的胃肠道基质瘤,推荐剂量为400mg/d或600mg/d。我国亦于2002年4月以“格列卫”之名批准该药上市。
% x9 [- n V9 X3个全球性、开放性的II期临床试验分别考察了Glivec对CML慢性期(干扰素失败后)、加速期和急变期的疗效[64]。532名晚期慢性期CML患者给予Glivec 400mg/d,其中88%患者获得完全血液学反应(CHR),CR:30%;235名加速期患者给予Glivec 400~600mg/d,血液学有效率:63%,其中CHR:28%,无白血病迹象(NEL)者:11%,回复至慢性期(RTC)者:24%,CR:14%,600mg组肿瘤进展时间长于400mg组;260名急变期患者给予Glivec 400~600mg/d,血液学有效率:62%,其中CHR:4%,NEL:3%,RTC:19%,CR:5%,未接受化疗和接受过化疗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1和5.2个月。Glivec治疗CML具有较好疗效,但易复发并产生耐药性,其可能的机制为:1)bcr-abl过度表达超出了药物能够抑制的有效范围;2)bcr-abl发生了点突变,结果阻碍了Glivec与bcr-abl的结合;3)体内α1酸糖蛋白能够结合并抑制Glivec。Hehlmann等[65]研究了对于CML的包含Glivec的综合治疗,他们的方案包括Glivec联合IFN、Glivec联合阿糖胞苷以及IFN治疗失败后单独应用Glivec或大剂量Glivec(800mg),治疗12个月后,在222名可评价患者中,64%获得细胞学缓解,其中53%完全缓解,182名接受定量PCR检测的患者中有58名达到分子学缓解。
/ Z! M5 i$ P& W, k$ r( B! X# [& L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质细胞肿瘤,恶性的胃肠道基质肿瘤对化疗不敏感、放疗抵抗,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手段,但是对于转移性肿瘤效果也不佳。Glivec作为kit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以抑制kit激酶进而阻止肿瘤发展,最终可能控制GIST。一项II期研究[66]中147名进展期GIST患者接受Glivec 400~600mg/d治疗,总有效率53.7%,均为PR,另有27.9%病情稳定,中位有效时间大于24周。另一项EROTC的III期临床试验[67]中,298名GIST患者接受Glivec 400mg治疗,317名GIST患者接受Glivec 800mg治疗,结果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0.3%及51.1%,12个月无病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7%及74%。Bauer等[68]使用Glivec治疗了90例转移性GIST患者,其中12例经治疗后重新获得了手术切除的机会。最近,还有学者的研究证实,经Glivec治疗后的GIST患者血液中KIT及VEGF水平明显下降,而KIT配体(stem cell factor, SCF)则明显上升[69];经PET、CT、MRI复查后可见大多数肿瘤明显缩小[70]。. O6 a+ ]2 L J( `0 |9 Z. z
综合各项试验,大多数患者的不良反应,表现为水肿(71~87%)、恶心(50~59%)、疲劳(30~77%)、腹泻(39%~55%)、皮疹(24%~45%)和贫血(12%~80%),但均为轻至中度,高剂量(800mg)或年龄大于65岁患者常发生不同程度体液潴留,加速期及急变期患者可出现血小板减少症或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严重的不良反应要停药或减药。6 f2 R9 k; d9 f+ i( R
& m8 V t& t ?/ l, J8 Q7 N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 x; l* `- [) I/ A; a
4.1. 概述
- s7 {, |& ^6 E2 y人体大部分肿瘤的生长和转移都依赖于病理条件下的血管生成,因此,抑制肿瘤介导的血管生成为肿瘤治疗提供了一个非细胞毒性的新途径。血管生成是一个受多众多正性或负性调节因子调节的复杂生理过程,在这些调节因子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目前已知作用最强、专属性最高的促血管生成因子。目前靶向VEGF及其受体的抑制剂很多,研究较多的是VEGF单克隆抗体及VEG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前者如Avastin,后者属于小分子抑制剂,具有口服易吸收、剂量小,可长期用药等优点,包括SU5416、SU6668、ZD4190、ZD6474、PTK787等均已进入临床试验。
; f( ~6 f7 p9 t! v
' e$ C, I' f/ m! o( U6 ^% {* k4.2. Avastin(bevacizumab,rhuMAb-VEGF)
1 y$ ^+ x. B s* ]9 r" e3 `Avastin是第一个人源化的抗VEGF单抗,能够结合并阻断VEGF的作用,从而发挥抗肿瘤活性,已于2004年02月26日经FDA批准与标准的IFL方案(依立替康+氟尿嘧啶+四氢叶酸)联合用于转移性结肠癌的一线治疗,其推荐剂量为5mg/kg,目前的研究多倾向于使用10mg/kg,静脉注射,每2周1次,直至病情进展。
/ H- K1 g6 o0 M9 T早期的I期临床试验证实了Avastin具有临床抗肿瘤活性且无论单用或联用细胞毒药物副作用均可耐受,因而以大肠癌为主的多项II/III期临床试验同时展开。2003年结束的一项随机、对照II期临床试验[71]中,104名未经治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随机接受FL方案(氟尿嘧啶+四氢叶酸)、FL+Avastin 5mg/kg、FL+Avastin 10mg/kg三种方案中的一种治疗。结果显示三组的有效率分别为17%、40%及24%,生存期分别为13.8个月、21.5个月、13.8个月。后续的III期临床试验[72]则比较了IFL方案单用或联用Avastin 5mg/kg一线治疗813名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化疗组与联合组的有效率分别为34.8%与44.8%(P=0.004),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5.6个月与20.3个月,联合组的有效率与中位生存时间与经典的FOLFOX方案均相当(45%,19.5个月),高血压是联合组最常见的副作用,但可控制。最近的关于生活质量影响的回顾性分析[73]则显示,当Avastin与IFL方案联合应用的时候可以显著延长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时间而不影响生存质量(QOL),而Avastin与FL 方案联合应用的时候在延长无进展生存时间的同时也可明显延长生存质量恶化时间(time to deterioration in QOL,TDQ)。2005年的ASCO会议上报道了Avastin联合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大肠癌的III期临床研究E3200[74]的进一步结果,829名既往接受过含氟尿嘧啶类药物或含依立替康方案治疗后的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接受Avastin单药(10mg/kg)、FOLFOX-4方案、或者Avastin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结果显示三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3.5个月、5.5个月、7.4个月,三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2个月、10.7个月、12.5个月。单独应用Avastin与单独应用FOLFOX-4方案并无显著差异,而联合用药组在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及中位生存期方面均较单独用药组有显著优势。
6 Y) e, R( r! D) E8 q. YAvastin治疗其他部位肿瘤的临床试验也均获得了不错的结论。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II期临床试验[75]中,99名复发的或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接受TC方案(紫杉醇+卡铂)、TC+Avastin 7.5mg/kg、TC+Avastin 15mg/kg方案治疗,结果显示:化疗组与高剂量组的有效率分别为18.8%与31.5%,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4.9个月与17.7个月,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另一项公开的、随机、对照III期临床试验[76]中,462名曾接受过蒽环类药物或紫杉类药物治疗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分别接受卡培他滨单药治疗或卡培他滨+Avastin 15mg/kg,3周1次方案治疗,结果单药组和联合组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19.8%与9.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4.9个月与4.2个月。2004年的ASCO年会上又公布了1项II期临床试验的最新结果,Avastin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胰腺癌,PD:21%(9/42),SD:45%(19/42),其中出现1例胃肠道出血,1例肠穿孔。尚在进行中的Avastin联合干扰素-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的III期临床试验[77]的早期报告也得到了比较理想的结果。7 c q' U, }# c6 }; h% q
Avastin与其他抗血管生成治疗或其他分子靶向药物的联合应用也已获得了一定进展。VEGF是目前已知的血管生成过程中最重要的生长因子,Avastin的抗血管生成作用也已得到证实,临床前研究已经证实了Avastin与小剂量、长疗程的抗血管生成化疗(metronomic chemotherapy)相联合具有协同作用。Garcia等[78]使用Avastin联合口服环磷酰胺 50mg/d治疗经铂类以及紫杉醇治疗失败的复发卵巢癌患者,29名患者取得了PR:21%,SD:59%的结果,对比文献报道,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初步结果。Avastin联合其他分子靶向药物如Tarceva[79]、Glivec[80]、Letrozole[81]的研究也已在进行中。
. t1 u, {, Z% P' l: y# v血栓形成是使用Avastin后最严重的副作用,曾有患者因此致命,其他的毒副作用还包括高血压、蛋白尿、鼻出血等。Friberg等[82]对经Avastin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后的胰腺癌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早期出现的高血压与提高的总生存期呈明显相关性,可作为经Avastin治疗后药效学预见性标志物。
4 {# r; L$ I+ U" m: f. Y |